全面强制建造师出场,大批人要出局了!

来源:建造师答辩等

近日,江西省城镇发展服务中心出了个建造师答辩经验做法的通报,核心就一条:要求投标时建造师本人必须到场,现场答题

文件中指出:今年来,上饶广丰区、鹰潭贵溪市、吉安吉水县等多地已先行先试建造师答辩相关举措,前置考察投标单位及其拟派项目经理履约能力。经各地反馈:采用建造师答辩后有效限制了以投标为主要业务、实际缺乏施工实力的“陪标专业户”“皮包公司”等投机分子,投标人数显著下降其中不设类似工程业绩的项目平均投标人数下降至1400余家,设置类似工程业绩的项目平均投标人数下降至400余家,投标人数平均下降幅度达70%

其中在最后一条中提到“已挂网的项目可以通过答疑澄清的方式采用建造师答辩”,这意味着答辩可能会比更快速的在全省推行

《江西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赣建字〔2025〕5号),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二条 采用合理低价法、合理低价+资信法评标、综合评估法的项目,招标人可要求拟派项目负责人对其投标文件进行答辩。

招标人要求答辩的,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答辩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等有关事项。投标人拟派项目负责人未按照规定时间参与答辩的,不进入下一步评审

图片
图片

对此,赣州市迅速响应,发布《关于迅速整治“千企竞标”现象的工作警示函》,提出:即日起新的招标项目增加建造师答辩环节

另外各地要迅速行动全面核查一年前单个项目的投标单位1000家以上的围标串标行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国多地恢复建造师出场了

江西发文:在项目“确认建造师”环节增加拟派建造师人脸识别功能确保拟派建造师本人确认参与项目投标,防止冒名顶替现象

北京发文:施工招标项目,招标人应当优先将中标候选人答辩等作为定标因素定标应当包含中标候选人答辩环节。

成都发文:招标人可在招标文件中规定对所有中标候选人开展现场考察或定标答辩等辅助定标活动。选择开展定标答辩的,项目负责人必须参加。

杭州发文:推行项目负责人现场答辩。招标人可以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拟派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现场答辩,并将到场和答辩情况列入评审内容。

湖州发文:技术标这一项,项目负责人无法参加答辩的,得0分

江苏连云港发文:招标文件中应明确,投标人确定的项目负责人必须亲自参与所投项目的开标、项目负责人答辩、评标答疑、异议投诉及标后实施过程。项目负责人必须有法人授权书和不少于6个月缴纳社保凭证

上海发文:招标人应当要求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答辩情况作为技术标合格的要素之一。项目负责人不参加答辩的,视为放弃投标

江苏南通海门区政府曾发文:凡招标控制价房屋建筑3000万元、市政(交通、水利)1000万元、其余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招投标中应当采用项目负责人答辩

上述各地政策有的强制要求建造师出场,没有强制要求地方也明确了投标企业建造师出场将增强中标优势!

恢复建造师出场,这一政策直接影响的是行业内千千万万建造师和广大中小型建企!

大批人要出局!人证合一,机会来了




大批人要出局了

首先,肯定是要对出场的建造师进行身份核实的,确认建造师社保、注册单位与投标人一致,确认建造师证书符合招标条件要求等等,避免资格瑕疵。这第一步就要筛掉很多人,身份不合规的人是不敢出场的,会面临直接的暴露风险,一旦被现场核验到有违规行为,可能触发行政处罚(如罚款、撤销注册)甚至信用档案记录。另外出场就意味着要担责,挂靠、兼职的人担心项目一旦出事后续要被追责,往往会回避现场参与,避免“签字即担责”的风险

第二,政策在倒逼建造师们提升专业能力,要“卷”走一部分人了!参与答辩的项目负责人(建造师),需要对项目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成本控制、现场协调等核心内容有丰富经验和深入掌握,还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来进行输出。答辩场景对建造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会促使其自发地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答辩失败可能导致投标无效,建造师需承担直接责任,甚至面临职业信誉风险,倒逼其强化项目管理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拒绝成长、竞争力不足的人就要在这场赛跑中落后、直至被淘汰。

第三,职业风险与压力倍增,倒逼从业者们重新评估职业性价比,部分人员会主动选择退出。

图片



人证合一,机会来了

政策会遏制“证书挂靠”现象,建造师需实际参与项目,推动行业回归“人证合一”的正轨,将提升全职建造师议价能力

“人证合一”的建造师因社保与注册单位一致,完全符合动态核查要求,将成为企业合规投标的“刚需”。而挂靠建造师因身份瑕疵无法出场,企业被迫转向全职雇佣,直接推高全职从业者的市场需求。企业对具备实际经验和答辩能力的建造师的依赖度显著上升,全职从业者们市场价值上升。企业会通过提高薪资和福利待遇吸引人才。

不仅如此,在职建造师们的职业发展路径也将得到拓宽。政策倒逼下,技术与管理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项目负责人们因长期参与项目一线,具备更强的技术方案优化能力和风险预判经验,熟悉项目细节,有助于提升企业中标率。

信用体系完善也使全职建造师的职业履历成为企业投标信誉的重要背书。这些因素都将增强个人的晋升机会与职业稳定性。

另外,部分退休建造师(60岁以下)因新规限制无法继续参与投标,留给青年从业者们更多机会,促使在职建造师延长职业黄金期。

行业格局重塑,企业更应顺势而为!




是挑战,更是机遇

中小建筑企业短期内将面临更重的人力成本压力,因为需要配备更多符合条件的建造师以满足投标要求,但优质建造师资源是有限的,招聘和培养成本都会上升,这会进一步挤压本就有限利润空间。无法满足答辩要求的话,企业可能失去投标资格,面临着市场份额被大型企业进一步挤压的风险。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注重培养自有建造师团队具有显著的战略价值。通过提高待遇、内部晋升机制留住核心人才,能够增强长期竞争力。

人力成本提高能够带来的是企业合规风险的降低,以及团队稳定性与凝聚力的增强和项目全周期管理效率优化。长期内带来的是更高的综合收益回报,尤其在投标竞争力、品牌溢价等方面表现突出,大大有利于支撑企业业务扩张。

挂靠依赖和人才断层问题,扼住了许多中小民营建企健康发展的喉咙。

而建造师出场要求,倒逼这些“裸奔”、“畸形生长”的建企刀刃向内,企业内部健康了,才会在外部得到更好地发展。

图片



行业格局重塑

1. 资质监管从"证书堆砌"转向"人证合一"实战化

政策正通过人员出场要求、变更频次限制等手段,彻底破除"证书挂靠"灰色产业链。福建项目废标案例表明,传统依赖证书租赁的投标模式已难以为继,企业必须构建真实的人才梯队才能参与市场竞争

2. 行业治理从"结果管控"升级为"过程穿透"

广州对人员流动的追溯性限制(一年内变更两次即失效),标志着监管触角已延伸至企业日常运营环节。这不仅打击资质买卖,更倒逼企业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行业从"资质经济"向"能力经济"转型

3. 市场竞争从"规模扩张"转向"专业深耕"

当建造师出场成为硬性门槛,技术负责人跨单位申报被限,实质是淘汰依赖资质倒卖生存的"空壳企业",促使资源向具备真实技术管理能力的市场主体集中。这预示着行业将加速分化,形成"专业团队主导、实体企业主导"的新生态

结语
图片

顺势是大道,逆势是死路!

大势就是浑水摸鱼者和低效企业都会被逐步淘汰,形成以技术、人才为核心的良性竞争生态,推动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人证合一”能够推动建筑行业规范化、健康化发展,长远来看是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行业转型升级成功,身处其中的企业和从业者会直接受益。

当然改革不可避免伴随着阵痛,这就需要各参与方需积极应对、顺势而为、果断抉择,把握转型机遇。


锐志无限综合网络,侵删。

作为招投标一站式服务机构,锐志无限专业承揽各类标书编制与审核、工程造价咨询、工程预结算、招标代理、资质合作等业务。

公司在招投标行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脉,团队实力雄厚,经验丰富,业务熟练,服务用心,已帮助众多企业成功中标。

公司全天24小时为各大企业提供投标免费咨询,欢迎您的拨打免费电话或者加客服微信咨询。

相关文章